目前分類:好評推薦 (3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昨日的記憶》中每個令人心碎的故事,其實都在教導我們,饒了自己。如果記憶是一幅拼圖,我們又何必執意將它拼湊完整,有時不完整也有種缺陷的美啊!

四部短篇所組成的電影《昨日的記憶》,由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規畫籌拍,交由四位新銳導演掌鏡 - 姜秀瓊的《迷路》(Healing)、陳芯宜的《阿霞的掛鐘》(The Clock)、何蔚庭的《我愛恰恰》(Wake Up In A Strange Bed)和沈可尚的《通電》(Power On)。這部電影卡司陣容之堅強,真的是非常少見,當然這裡的卡司指的不是人氣指數破表的偶像明星,而是隻手就能撐起一片天的一群實力派老演員。另外,為了響應關懷失智老人的公益活動,除了導演們賠錢拍電影外,演員不是義務演出,就是只拿象徵性的酬勞。光憑以上這兩點就非常值得讓人走入戲院觀賞這部充滿人性關懷的小品電影。

這四部短片各自獨立,但綜觀來說,所呈現的都是照顧失智老人者面對失智親友的心路歷程。《昨日的記憶》裡的每個故事都有其主要表現的主旨 - 做為開場的《迷路》著重於記憶的探討;《阿霞的掛鐘》以都更的城市記憶象徵個人記憶的斑剝,順便帶出都更時所引發住戶居住權的議題;《我愛恰恰》則是四部短片中最為溫馨浪漫的作品,給了觀眾滿滿的感動和力量;最後壓軸的《通電》,以寫實的拍攝手法讓失智老人的問題回歸現實面,使人更嚴肅地正視失智老人議題。

第一個故事《迷路》是唯一一部沒有老人露臉的故事,而且相較於另外三部作品而言,其故事性相對薄弱許多,但畫面卻張力十足,同時流於意識的《迷路》也是四部短片中較難讓人理解與下嚥的一部作品。導演以一個老人的走失作為本片的開頭,劇中的老先生的背影在大門開啟後,便消失得無影無蹤;未掛上的電話、沒有關掉的爐火,以及散落在桌上老先生的東西,再加上一個從睡夢中驚醒的年輕人,這些元素讓電影一開始就瀰漫了一股焦躁不安的氛圍。老人走失這件事,正是所有看顧失智老人者最不願意見到,也最恐懼發生的事。隨後導演透過一對久別重逢戀人之間彼此的關心與回憶,以對話的方式展開一段「記得」與「遺忘」兩個心理活動的辯證,進而引導觀眾思考「記憶」對自我的意義與價值。另外,在本片中導演採用了許多臉部特寫的鏡頭,企圖營造一股強大的壓迫感,讓觀眾清楚的感受故事中主人翁尋找迷途老人的憂慮以及所面臨生活迷失的困境。

48070017  

個人記憶的樣貌是自我詮釋下的產物,而有趣的是人與人之間複雜的情感交流,卻由許多記憶支撐著,它可能是甜蜜,也可能變成羈絆。生活失序的震生(張震飾),無法拋棄他的爺爺(《迷路》)如是;老莊(顧寶明飾)發現阿霞(譚艾珍飾)遺忘了倆人三十年來的情份時,會傷心欲絕(《阿霞的掛鐘》)如是;而張玉芳(馬之秦飾)面對已記不得她面容的先生陳尚厚(丁強飾)時,還能與他繼續廝守(《我愛恰恰》)如是;ㄚㄚ(李烈飾)對於是否要將其罹患失智症且情緒不穩的母親(郭尚潔飾),送到療養院而猶疑不決,甚至跟她的女兒說:「如果我以後變成那個樣子,不要客氣」(《通電》)亦如是。過去的記憶對失智老人是包袱,對面對失智老人的人來說也是包袱,這也是為什麼當震生說:「我有時候真的希望爺爺死掉」的時候,電影中那股焦躁的氛圍會壓的人喘不過氣來;或者,更直接地說,以「死亡」求得彼此解脫,應該是許多家中有重症病患的人,腦中曾一閃過而的念頭。震生這句話實是一語道出了許多照顧失智老人者敢想卻不敢說的心裡話。

《迷路》中那個找不到家,走失的人是爺爺,但換個角度想,孫子朱震生又何嘗不是一個人生的迷途者。照顧失智老人的確令許多家庭心力交瘁,尤其礙於人倫道德的牽制,失智老人往往成為一個家庭中的惡瘤。過去我就曾見過多次,我父母因外婆使起性子時口不擇言的謾罵,讓他們情緒失控地對外婆大聲吼叫;而外婆有著很深的傳統重男輕女觀念,凡事都是自己兒子好的想法,讓身為女兒的母親覺得不堪,甚至半子身份的父親更一度認為不值得替舅舅們照顧外婆。我的父母親不也身陷人倫規範的迷途裡?實際上走入迷途的不僅僅是那失智者,很多照顧失智者的人也在不同的人生道路上迷失了。一連串的回憶與思索,使震生正視過去至現在他與爺爺兩人相依為命的依存關係,這也是為何前女友小艾(隋棠飾)對震生說:「還好爺爺有你」時,震生會回答:「是還好我有爺爺」。影片至此震生與爺爺原本生活上的「相絆」轉化成「相伴」,讓震生原本失序的生活有了迎接嶄新未來的可能性。失智者或許永遠都找不到出口,但其身邊的人誓必得自己找到出路,在沉痛的關係中尋找開脫的方法,否則惡瘤永遠也無法轉變成良瘤。《迷路》的中文片名與英文片名的設定大庭相逕的原因也在於此。 

《阿霞的掛鐘》與《我愛恰恰》是這四部短片中故事性最強,也是最引人入勝的兩段作品,從劇情的呈現到演員的表現,在我心裡這兩部片都難分軒輊。《阿霞的掛鐘》裡,導演陳芯宜巧妙利用都更時城市一角的廢墟景象來象徵人之記憶的斑剝,並適時的在影片中傳達都更時所造成的住戶居住權的議題。阿霞丈夫意外過世,獨力撫養女兒長大,幸有鄰居老莊的支持相助,走過了三十年的歲月;如今女兒長大成人,阿霞與女兒也因都市更新搬離了舊房子。影片以阿霞不適應新大樓繁瑣的出入方式開始,讓觀眾逐漸走進阿霞的已開始散落的記憶。老莊是一個念舊之人,他對舊房子的情感,也代表著他與阿霞的記憶與依戀,也難怪當所有的住戶都搬離時,只有老莊還死守著這間老房子,也不難想像老莊發現阿霞的失憶症所遺忘的是她與阿霞三十年來的情誼時,他會頻臨崩潰地說:「妳要回到過去為什麼偏偏是三十年?」 

阿霞除了精準的記下了當年得知丈夫死訊的時間,同時她也心繫著老家牆上的那只掛鐘。回到早已搬離的舊屋子,屋裡的家俱還在,那只掛鐘也依然掛在牆上,而鐘上的時間顯示的就是阿霞喪夫的那個時間。時間是不可能會暫停的,但阿霞的記憶卻如牆上那停擺的鐘,卡死在喪夫的那個時間點。此時,阿霞眼睛裡原本一如往常的屋內景象,卻瞬間變成了斑剝的磚牆;而在「砰」一聲巨響後,牆倒了,曾經的家園如今已成一片廢墟,剎那間阿霞的記憶也從過去回到現實,她一臉茫然看著眼前的景象。這一段魔幻的時空轉換有太多的象徵,也是本片的精華所在;牆塌了,代表阿霞過去記憶的崩毀,而阿霞殘破不堪的凌亂記憶不也猶如這片都市一角的廢墟。都更快速地改變舊都市的樣貌,也快速的抹去人們對於都市的記憶,即便重回舊地,也不可能會是當年的光景。這也隱喻了失智者對記憶流逝無力抵擋的窘境,而其所懷抱不放的記憶,不會,也不是正發生的事實。但殘酷的是這卻是許多失智者必然面臨的狀況。

20110912-0004-阿霞的掛鐘-劇照  

片末,導演給了一個讓老莊得以釋懷的感動。一片破磚爛瓦的殘堆上,老張拾起一張她與阿霞在廟前的合照。原來阿霞的掛鐘後面所藏的泛黃的照片,記錄的是她與老莊兩人共同的記憶。不管現在的阿霞是記憶錯亂,或是真的將他遺忘,其實在阿霞的心中,老莊早已占據了一個重要且無可取代的位置。另外一提的是,飾演阿霞的譚艾珍在此片中以平實的演技詮釋一個失智者,片中她遊走過去與現實中,從健忘到失憶的表演中自然而流暢,看不出有什麼刻意深鑿的痕跡,過去我從來都沒發現原來譚艾珍的戲可以演的這麼好。而與其對戲的顧寶明,在片中的演出更是令人讚嘆,短短十幾分鐘的時間,多層的情緒轉換精準且到位,每一句話、每一個表情,每個動作都是戲,說他是戲精真的一點也不為過。

飛揚的旋律,舞動的節奏,導演何蔚庭在《我愛恰恰》中,以經典歌曲《我愛恰恰》串起一段浪漫溫馨的愛情故事。對一個失智者來說,睡醒睜眼後所見的一切,都可能是全新的接觸;掛在窗前清晨的太陽,吊在衣架上乾淨的衣褲,擺在桌上豐盛的早餐......,一如本劇中的陳尚厚。而一切精心策劃與安排,只為了讓他遇見生命中那「最熟悉的陌生人」。公園裡,陳尚厚獨坐長凳上,回頭突然瞧見一位女子已經坐在他的身邊,不知是好奇或是似曾相似,他兩眼直不隆咚的盯著她看著。女子說:「你好。」陳尚厚遲疑了一下答:「你好。」女子名叫張玉芳,而陳尚厚記得「張玉芳」是他的初戀情人的名字。此時張玉芳面露喜色地問:「你是記得我囉。」但陳尚厚卻不加思索地回了「不記得。」女子的神情難掩落寞,而她隨即收拾心情,積極的邀請陳尚厚來場約會,一場看似老年逢春的美麗偶遇就此展開。

兩個人一同喝咖啡聊「回憶」,一起跳恰恰沉浸舊日美好時光,多麼浪漫美麗的邂逅啊!原來陳尚厚與張玉芳是一對結髮夫妻。話說如果這是一對夫妻老來時的遊戲,的確挺讓人羨慕年過半百的他們,對彼此還有這般的熱情與情趣。然而,在他們兩個人身上所發生的卻是,一方要喚醒另一方記憶,而這是一次又一次的折磨過程。無比浪漫堅貞愛情故事的糖衣,所包裹的卻是一場難堪的淒苦境遇;她費盡心機,想盡辦法召喚先生的記憶,也許連自己都明白,她為先生所做的一切,最後可能也是白費工夫,但她還是選擇這樣做了。看這個故事時,我心裡想著,現實中,有多少人能夠像張玉芳這樣面對認不得自己容貌的另一半?

統整用01  

失憶的陳尚厚面對著他的妻子說「我什麼都不怕,我只怕忘了我老婆。」多麼諷刺的一句話,但對於張玉芳來說,有先生這句話,再多的辛苦等待都是值得的。片末,外傭問為什麼不把先生送到安養院?張玉芳答:「他不記得我,可是我記得他。」多麼任性的回答啊!或許人有時非得要任性點,才會有『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力量吧!《我愛恰恰》中瀰漫著一股「心酸的浪漫」,與前兩段故事比起來,卻已是較輕鬆愉快的一個故事,劇情上雖有些不切實際,但所表現正面積極的意義,著實帶給面對失智者的人強大的療癒功效。另外,飾演陳尚厚的丁強,也是《昨日的記憶》裡的亮點之一,我個人認為他的表演幾乎要與顧寶明平分秋色了。

 《通電》是這四部短片中最寫實的一部作品。劇情敘述一個中年婦女ㄚㄚ帶著她的女兒小潔(郭采潔飾),一起照顧她的失智母親。祖孫三代三個人生活在一個狹小的空間中,可窺見她們並非生活優渥的家庭,同時也是一個單親家庭。白天ㄚㄚ工作,則由小潔照顧她的母親。當婆婆在睡覺時,小潔拿著手機拍著婆婆,而畫面一轉,小潔睡著了,醒來時卻發現家裡如遭小偷般一團亂;這一靜一動的交互轉換,說明了看顧老人時的枯燥乏味,以及面對失智老人一刻都不容輕忽的辛苦過程。

獨力挑起一家生活重擔的丫丫,拖著已工作一天的疲累身軀,回到家後還得面對自己失智且情緒失控的母親,生活壓力與親情壓力令她快要窒息。人力單薄是現今社會小家庭型態的實際狀況,然而許多家庭礙於血水親情,礙於孝行美德,往往把老人問題一肩扛起,最後來自各方匯聚而成的壓力,反而讓人瀕臨崩潰的臨界點,失智老人最終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劇中的丫丫所拋不開放不下,不願將母親送往療養院的堅持,反應的也是真實社會中,每個人在照顧失智長者時,那一份對親情的執著。蹲在昏暗的陽台角落,抽著菸的ㄚㄚ啜泣著,這一幕著實讓人痛徹心扉。在人情與倫理的考量上,將親人送至療養院是與否之間的拉扯,那股心理交戰的滋味非外人所能想像。

IMG_7143  

起身拭淚後的丫丫,轉身對女兒說:「如果我以後變成那個樣子,妳不要客氣。」這句話隱含了對自己未來狀況未知的恐懼,同時也使女兒可以在傳統親子義務關係中得以解套。小潔希望母親可以再跟婆婆重新「通電」。在丫丫將母親送往療養院的路上,母親玩著車窗的開關,車窗又開又關地,此時的母親在丫丫的眼裡,就像小孩子那般頑皮,而母親這時突然說:「丫丫小時後第一次坐車時,也喜歡玩這個。」影片至此,丫丫心境與母親記憶的交替輪轉,不免讓人思考「失憶」的人究竟是誰?而母親這幾十年前清晰的記憶,則讓丫丫瞬間獲得了救贖。電通上了,心也開闊了。

《昨日的記憶》中每個令人心碎的故事,其實都在教導我們,饒了自己。如果記憶是一幅拼圖,我們又何必執意將它拼湊完整,有時不完整也有種缺陷的美啊!


全文轉載自:http://laipangyen.pixnet.net/blog/post/37134484

yesterday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日生活片段點滴,明日之後都將緩慢漸變成為,昨日的記憶。

清明節應景電影推薦《昨日的記憶》,集結四位台灣新銳導演所執導的四段劇情短片,從不同角度探討失智老人照顧議題。 
你我都有可能將會是,甚至已經是,照顧者或者是被照顧者。不論何種處境、不論作何取捨,期望結果皆是對相關所有人,相對最適合的選擇。

財團法人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規劃執行製作,電影收益全數捐作推廣與照顧失智症患者專用。

《迷路》 導演 姜秀瓊 
當時承諾獨自照顧,或許我真的是太自不量力了。聽聞許多人生無奈故事,劇情輪迴著。承擔,難以逃避,惶恐,無力照顧。悔恨, 過錯疏失,歷經一番辛酸困頓掙扎痛苦。故事尾聲,主角終究還是難以心安,結局終究無法圓滿落幕。難道,除此之外,全無其他選項可供選擇。

迷路03.jpg  

   

《阿霞的掛鐘》 導演 陳芯宜
若連我們之間的關係,你都不記得了,那我還算什麼東西啊。一輩子的珍藏,價值何等貴重,倘若遺忘了埋藏的位置,倘若遺失了開啟的鑰匙,倘若寶藏未能及時被尋獲,倘若關鍵人終究未能得知,那將會是人生中多麼讓人婉惜的憾事。  
阿霞的掛鐘02.jpg  

《我愛恰恰》 導演 何蔚庭
這味道,我記得,這是我老伴經常為我煮的菜,我永遠記得。或許,若真能別無所求,就能義無反顧吧。只要還能在一起,身體還算健康,手邊還有點銀子,管他記不記得。開開心心喝杯下午茶或咖啡,有空,找個時間,約會跳隻舞,記憶雖已喪失。仍該珍惜善用天賦歡樂喜悅的本能,別讓心靈就此受困。   
我愛恰恰01.jpg    

《通電》 導演 沈可尚
記住,以後我若嚴重至此,真的,別客氣,知道嗎。美好記憶太重要了,聚在一起,盡可能追尋彼此共同的興趣樂子。一旦,無常臨身,別人的選擇,我無權過問。就我自己而言,有意識,期望你們別將我拋開扔下,無意識,懇請別讓我成為你們維持昔日歡愉的阻礙。  通電04.jpg  


郭采潔 I Me Mine
我找不到自己回來
It’s yours, not mine
每天都從壞掉開始
時間 悶著轉
如果留在原地發呆
什麼都會好起來
May I, so I try  
沒有 意外 我已經離不開
所有 超載 是累也是愛
所以 也許 喘口氣再繼續
用一種重生的姿態
我看見我自己回來
停在我最愛的樣子裡
I Me
I am mine

全文引用自:http://mypaper.pchome.com.tw/kib1967/post/1322874594

yesterday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失智老人基金會所贊助的電影《昨日的記憶》,算是《被遺忘的時光》前傳。後者在2010年上映後建立好口碑,許多人看完都深感同情,因此在許多企業的贊助下,也順利開拍了昨日的記憶。電影中分成四段影片播出,藉由不同的導演來敘說關懷失智老人的故事,每段之間都有演員及感謝字幕跑出,也讓觀眾有機會為他們拍手鼓掌。

失智老人基金會創建於1998年9月21日,在許多領導人的帶領下,傳承了「四全」的服務項目,分別是全人、全程、全家、全隊,更榮獲了第九屆國家公益獎,在非營利團體中相當難能可貴。多年來的到府服務,許多社工員的付出社會都看在眼裡,這樣的大愛相當偉大,不僅豐富自己還點亮許多人的生命之光,這樣的劇情反覆播送中。

中國有一句話叫做養兒防老,意指著養個兒子等老了時後有人來養自己,但隨著時代變遷,最近流傳出一句話來叫做:養老防兒,社會上的案件不勝枚舉,在家庭與親情的糾結當中如何拿捏,在我們外人看來都是羅生門罷了,家庭的教育應該還是要著重在人品上,而非追求所謂的高學歷、高專業,陷入了可怕的迷思中。

我常在想如果我老了,那我的兒女也會不客氣像電影中的主角一樣,將我送到養老院嗎?養不養兒,防不防老都只是題外話,重點有沒有心要盡點心意,為家人付出而已。

《迷路》 Healing

這部由隋棠及張震共同演出的短片,放在電影的開頭其實還滿奇妙的,片中敘述著一位走失的爺爺,在家人的的尋找下扔無力挽回,在放棄的同時是否又會有奇蹟出現呢?將結局留在美麗的天空,給觀眾們自行想像的空間,雖然沒有過多動人的台詞,但細細品嘗也能回味無窮。

《阿霞的掛鐘》 The Clock

進行中的都更,淘汰了許多老舊的公寓,那僅存的回憶及家鄉隨著時代變遷,有的忘記、有的失去了。對於以前就生活在此的老朋友們感到相當不捨,說什麼也不肯將房子賣出去。譚艾珍所飾演的老奶奶由於年邁以高,許多過往的事都記不清,卻始終不離不棄要找出鑰匙的鎖,看了相當痛心。(記得賣完包子要過來大樹下喔!)

20110912-0054-阿霞的掛鐘-劇照  

《我愛恰恰》 I Wake Up In A Strange Bed

四片中最喜歡這部,失憶的爺爺與自己的初戀情人相遇,跳著60年代紅極一時的曼波女郎經典片段,我愛恰恰這首歌在電影結束術後仍餘音繞梁,隨口都能唱起恰恰恰呢!片中油丁強與馬之秦飾演的恩愛夫妻,多年前就相識的她們,詮釋起來一點都不害羞,老夫老妻之間的打情罵俏相當有趣。

《通電》 Power On

最後一部由郭采潔與李烈演出的通電,接在我愛恰恰之後,相形之下就顯得有些單調。一家三代幸福的家庭,在奶奶得了失智症後,略顯的無力;片中郭采潔不僅自創曲,清新的演技與奶奶通電時說出的謎語,形象非常可愛。「面對難處不退縮,用一己力量扛下所有應盡之任。」深刻感受導演講的一句話,很受用。

 通電01.jpg  

四部片中有出色的演員,出色的團隊,其中的共通點就是沒有哀傷的配樂及沉重的台詞,即使內心打得水深火熱,也改變不了已成定局的事實。(文/Nick)

全文轉載自:http://jordan6208.pixnet.net/blog/post/36922535

 

yesterday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迷路》中的日記、《阿霞的掛鐘》的照片,以及所謂的記憶與失憶,在在都勾起自己的生命經驗。

國賓長春,9廳。這廳共有十排,我坐第五排正中央,對我來說距離螢幕剛剛好,供大家參考。

說說電影。

姜秀瓊所導的《迷路》由張震、隋棠主演。我喜歡片中徐緩、平凡的街景,讓人除了受主角感染的淡淡神傷外,另有自在呼吸的空間,不必繃緊神經擔心錯過暗藏的象徵或隱喻。小艾(隋棠 飾)是記錄成性的人──當震生(張震飾)當兵時,她寫日記並寄給他;如今有小孩,也依然在日記中寫下自己和小男孩生活的點滴。震生在心中提問:「為什麼小男孩未來需要知道自己壓根沒印象的事?」我覺得這似乎也在問著:「失智老人為什麼要記得那些已然遺忘的事?」震生沒有答案,但他翻出小艾彼時所寄的日記,並從後面的空白頁開始書寫。

陳芯宜所導的《阿霞的掛鐘》由譚艾珍、顧寶明主演。片頭一開始顯現科技的荒謬,把「科技始終來自人性」這句話狠狠的嘲諷了一番。而後又看到了對都更的感懷和溫柔的譏刺。(還未見到掛鐘背後的秘密,牆卻崩壞碎裂、「憲法保障人民居住權」的布條)

20110912-0057-阿霞的掛鐘-劇照  

何蔚庭所導的《我愛恰恰》由丁強、馬之秦主演。陳尚厚(丁強 飾)記得自己的初戀女友張玉芳(馬之秦 飾),卻不記得自己的老婆是張玉芳。於是,這位老婆每天都「故意偶遇」她老公,約他一起喝咖啡、一起擺款跳著恰恰,然後待到他回家睡著後,再輕輕地離開。隔天再重新巧遇,日復一日地當一位久別重逢的初戀情人。而張玉芳認真說出的那句:「他不記得我,但是我記得他。」或許為所有不離不棄的家屬道出了初衷。

沈可尚所導的《通電》由李烈、郭采潔和一位婆婆主演。四部之中,我最喜歡《我愛恰恰》的故事,但《通電》對我而言,卻是情感最流暢而真摯的一部。身為母親、亦為女兒的李烈,同時背負工作/照護/親情倫理的壓力,而看著這一切的小潔(與我),其實也都不由得思及「有一天我的父母如果失智了」這個光想像就足以令人不捨、令人心慌的問題。

《迷路》中的日記、《阿霞的掛鐘》的照片,以及所謂的”記憶與失憶”,在在都勾起自己的生命經驗。曾經,某個友人A的失憶,和阿霞一樣,正巧切在我們第一次”約會”──也就是說,他忘記了包含那次在內的、所有我們共享的點滴和時光。我們都是愛攝影的人,但他看著照片卻不記得為什麼裡頭的兩人笑得那樣燦爛。即使我把自己在日記中記錄下來的種種念給他聽,他仍然沒有共鳴。如同郭采潔為此片所做的主題曲《I, Me, Mine》中寫的那樣” It’s yours, not mine.”那些記憶只剩我擁有,是我的而不再是他的。用了影像與文字,以為可以記憶,卻只是徒然。當時,我終於明白何為無力感,甚至想過離開。後來有一天,他卯起來運動──以一種匪夷所思的能耐做完超乎常人的運動量,然後癱在操場上睡一覺。醒來,記憶突然就回來了,只剩一、兩片拼圖沒有補齊。我想,這是我們的幸運。

雖然現在我和他已沒有任何關係與交集,但那樣戲劇性的經驗,卻讓我迄今心有餘悸。因為失憶,是如此猝不及防而又無從解釋。

全文引用自:http://its-all-about-attitude.blogspot.com/2012/03/blog-post.html


yesterday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隨著世代變遷,大眾對親屬將失智患者交由專業機構照料的觀感也逐漸轉變,就如《昨日的記憶》尾段《跳電》中主角最終的決定,並非無情而是體諒家屬可以有獨力照顧以外的選擇,這便是《昨日的記憶》在關懷失智外,更進一步表達的時代意義。

記得誰?

在尋找什麼?

那些《昨日的記憶》。

局外人的眼光《迷路》

迷路03.jpg  

爺爺的記憶停留在震生(張震)小學的時候,一天,失智的爺爺不見了,震生卻遇見了好久不見的舊情人小艾(隋棠) ,各自以局外人的眼光看清彼此的迷思。在震生訴說對爺爺矛盾心結的同時,導演將畫面定格於小艾兒子(郭雨傳)的稚氣臉龐,或許只有未經世故的天真,才能保有那樣的單純,而從頭到尾都未現身的爺爺,或許也停留在他最幸福的時光,那是照顧年幼孫子的記憶。

曾以《跳格子》拿下金馬短片的姜秀瓊,拍過電視電影《艾草》和紀錄片《乘著光影旅行》後再度執導的短片《迷路》,依舊帶著細膩感性的思維,包容被爺爺撫養長大的震生想要回報又無力照顧的惶恐,點破小艾渴望留住記憶的不安,失智的爺爺和年幼的孩子反而像這對昔日情侶的局外人,旁觀成人世界難以逃避的承擔。

PS.《迷路》的攝影是中島長雄(《第四張畫》導演鍾孟宏)、童星郭雨傳是導演姜秀瓊的兒子,監製則是《第36個故事》導演蕭雅全,而導演姜秀瓊和戲中主角張震在《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扮過姐弟。


誰會記得我─《阿霞的掛鐘》

20110912-0113-阿霞的掛鐘-劇照  

阿霞(譚艾珍)幾乎是以逃離的方式跑出那棟有電子鎖和保全的新家,回到鄰居老莊(顧寶明)面臨拆遷的舊居,只是老莊記得她所有的事,她對他的記憶卻停留在30年前。『掛鐘』在此成為『時間』具體而殘酷的象徵,指針一分一秒的前進,如同都市更新的腳步,鐘擺來來回回原地擺動,像是跟不上變化的人們。

由《流浪神狗人》的陳芯宜導演,她和《一席之地》樓一安合作編劇的短片《阿霞的掛鐘》,延續《一席之地》對土地的關注,將『都市更新』和『失智』結合,又帶著《流浪神狗人》些許魔幻感覺,斷垣殘壁對比『憲法保障居住權』的字樣,構成深具控訴力道的影像,而無形的記憶消逝和有形的土地變遷,也像對老莊身分的雙重剝奪。


相見不相識─《我愛恰恰》

我愛恰恰04.jpg  

老人(丁強) 在公園遇見了和他初戀女友同名的優雅女士(馬之秦),女士邀他喝咖啡並共舞恰恰,這是邂逅?還是重逢?謎底揭曉:竟然是年邁妻子對失智丈夫的不離不棄。妻子說『他是我先生,他不記得我,但是我記得他』的體諒,原來有著不輸張小嫻金句『世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的深情。

《台北星期天》中用喜感詮釋外勞心情並拿下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的何蔚庭,這次將家屬面對失智老伴『相見不相識』的心酸,轉化為一曲懷舊溫馨的恰恰,《曼波女郎》的歌舞片段引用,既是呼應也似對過去黃金歲月的肯定,片中妻子雖有外勞幫助照料丈夫,但自己也需要吃藥的身體還為了先生晚睡早起,格外顯出家屬勞心勞力的辛苦。

 PS.在導演何蔚庭的訪談中提到主張掩蓋失智真相的行為療法,猜想妻子可能日復一日都重演著和丈夫邂逅/重逢的初戀女友角色,更感慨那份深情後的苦心

 

跳電邊緣─《通電》

通電03  

小潔(郭采潔)喜歡幫外婆拍照、當媽媽(李烈)和外婆間的潤滑劑,即使失智的外婆已然不認得她,即使她唱歌給外婆聽,外婆卻自顧自的哼起歌來,彷彿對她的溝通充耳不聞,這就是生命讓人無言以對的時刻嗎?進不到外婆的世界,好像斷了電一樣,甚至無法阻止她弄亂家中的物品和弄傷自己的可能,就在決定送外婆去安養院的那一天,沉默的外婆卻突然說起媽媽小時候的事,其實通不了電不等於不在乎。

是否該把失智親人送到安養機構,當家屬無力照顧的時候?這不僅是現實的考量,還肩負著道德的壓力,也許痛下決心的同時,亦會像戲中媽媽自我懲罰似的對女兒說:『如果我變成這樣,你不要客氣』。沈可尚在三段式電影《茱麗葉》早已顯示他駕馭商業短片的能耐,而這次生活化的《通電》短短十多分鐘,塑造封閉的失智外婆、事業家庭兩頭燒的中年媽媽、可愛的新新人類孫女三代女性立體形象,更可看出他勾勒人物情感的簡潔犀利。

PS.郭采潔為《通電》作詞作曲、自彈自唱的《I Me Mine》很能切合主題,戲外還協助側拍紀實攝影,我覺得唸社工系的她,《通電》中清新搶眼,完全不輸她在另一部片《愛》裡的爆發力。

四段式短片集結而成的《昨日的記憶》,是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繼2011年的紀錄片《被遺忘的時光》後,再度推動關懷失智為主題的電影,頭尾兩段《迷路》、《跳電》寫出兒孫照料失智長輩的努力,中間《阿霞的掛鐘》、《我愛恰恰》則帶出同輩親友面對失智患者記憶消逝的感慨,兩種角度都反映了親屬和失智者同樣需要關心,甚至親屬承受的壓力更大,這也是劇情片《昨日的記憶》不同於紀錄片《被遺忘的時光》之處。

《昨日的記憶》收益將全數用於幫助失智患者,四位導演用心觀察患者和家屬的生活問題,轉化為四段動人篇章,前輩演員顧寶明、馬之秦等演技壓陣,新生代隋棠、郭采潔等亦有自然真誠的表現。早在1981年便有以失智患者為主題的電影《我的爺爺》,描述媳婦張艾嘉為照顧失智公公柯俊雄心力交瘁,不得已將其送去老人院後又於心不忍,最後在丈夫、兒女願意一同照顧的支持下,將公公接回家中,這樣的結局固然彰顯了親情可貴,但多少也是當時環境對家屬的期許。

隨著世代變遷,大眾對親屬將失智患者交由專業機構照料的觀感也逐漸轉變,就如《昨日的記憶》尾段《跳電》中主角最終的決定,並非無情而是體諒家屬可以有獨力照顧以外的選擇,這便是《昨日的記憶》在關懷失智外,更進一步表達的時代意義。

全文引用自:http://blog.udn.com/cinema/6202747

yesterday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日的記憶》非常誠實而且坦白的,輕輕的揭起尚未結痂的疤痕,拍拍我們的頭,說著深呼吸不會太痛的。生命中的失去與逝去的確無常,試圖以最平淡且不加偽裝的談論那些痛苦與矛盾,平凡、日常,但深刻。

《昨日的記憶》由四個短片組成,分別對於失智症做了提問與回答。相較一年多前很紅的紀錄片《被遺忘的時光》所選用的大喜大悲,《昨日的記憶》選擇用更平常、更平淡的方式來談。
 
第一部《迷路》(姜秀瓊導演)和第三部《我愛恰恰》(何蔚庭導演)試著對「為什麼我不送失智家人去安養中心」提出了回答。《迷路》中張震說「是幸好我有爺爺。」因為爺爺奶奶曾經「不自量力」決定要一肩擔下他這個小孫子,所以他說什麼都不會放下這個造就他的人。而《我愛恰恰》當中,馬之秦面對著不再記得她的老伴,依然堅定地說「因為我記得他」。這兩個回答都充滿任性,甚至在外人眼中看起來是蠻不切實際的,但那份篤定,卻也是不足為外人所道的。
 
第二部《阿霞的掛鐘》(沈可尚導演)則是將失智老人的「迷失」狀態與都市更新中的城市做一鏈結。老人(譚艾珍飾)記得的是三十年的都市、三十年前鄰居賣的饅頭、大樹下的歌仔戲、滿姨餐廳等等。但他的現實在三十年後的現在,時間往前走,而他們沒有跟上,有人可以等一等他們嗎?劇末顧寶明一句話印象深刻「只有我記得,沒意思。」也深刻的點出陪伴失智老人旅途中的灰心與挫折。
 
第四部《通電》(沈可尚導演)所要談論的是失智症家屬的角度。李烈和郭采潔分別飾演女兒以及孫女,很明顯的可以觀察到家庭中位子差異所造成的觀看角度。李烈是壓力很大的上班族,面對老化的媽媽他不能只是溫柔,他必須更現實的考量整體狀況,所以她沒在開玩笑地跟女兒說「如果我以後跟婆婆一樣,你不要客氣。」而郭采潔身為再下一輩的女兒,還沒有那麼多社會壓力,則反而可以用更多的關心和愛來包覆這一切。最後媽媽決定要送婆婆去安養中心,這段戲導演安排女兒主動要求開車,家庭權力的轉變相當明顯──老一輩終會老去、而年輕人總會長大。
 
通電03.JPG  
 
很誠實地說這四個片段其實都非常平淡,但看完電影在打心得的現在我卻感受到強烈的後勁,無論是撥雲見霧後張震看出去的街景暮色、或是譚艾珍轉上發條、聽著鐘聲時說道「時間又開始走了」的專注表情、郭采潔輕輕的把自己的手與婆婆的手擺在一起拍照的日常生活,甚至只是大草坪上丁強在太陽底下曬太陽的徬徨,都像極了一幅一幅的畫,美得令人想要一一裱框。
 
如果說《被遺忘的時光》想要做到的是「介紹大家認識失智症」,那《昨日的記憶》帶給我們的大概就是「體諒失智症家屬」吧。也許電影本身並不高潮迭起,也沒有充滿令人飆淚灑狗血的親情。但他的確是非常誠實而且坦白的,輕輕的揭起尚未結痂的疤痕,拍拍我們的頭,說著深呼吸不會太痛的。生命中的失去與逝去的確無常,《昨日的記憶》即試圖以最平淡且不加偽裝的談論那些痛苦與矛盾,平凡、日常,但深刻。
 

yesterday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失智老者必須有人陪伴,在全然陌生的現在走下去,少子化將使支持系統變薄弱,政府社福系統不能輕忽,必須及早因應,勿使照料者反成被照料者,甚至使家庭崩解,造成嚴重社會問題。

罹患罕見疾病的立委楊玉欣,因印尼籍看護不告而別,造成生活不便,呼籲相關單位能檢視外勞管理、支持、輔導系統,不要讓失能家庭受累。

筆者贊同楊委員建議,應該加強失能家庭的支持輔導,不過,失能家庭除了身心障礙、罕病外,老人失智也是其中之一,相關單位也必須正視。

失智症已是本世紀最大的病症,全世界每七秒就會有一人罹患,正邁入高齡化社會的台灣,保守估計約有十八萬餘人罹患,恐造成嚴重社會問題,但這方面的照顧體系不足,必須強化。

「陪你走過一生的父母、伴侶,有一天忽然再也記不得現在,即便他依然站立在你的眼前,卻像是一把流沙,一點又一點不斷地消逝,你害怕、你驚慌,你努力地叫喚,都喚不回他那溜走的記憶」。

這是以失智老人為主題電影《昨日的記憶》中的描述,罹患失智症除了會遺忘人事物,甚至人格或行為也會改變。

IMG_6929  

筆者周遭有些失智老人被別人稱為「老番顛」,家人常會被他們莫名奇妙毆打,甚至還有懷疑媳婦不貞等妄想。

失智老人的照顧是家庭中重大的壓力,以前社會是大家族,大家以合作方式照顧,加上子女多,在分工下至少能喘一口氣。

然而目前社會小家庭化,加上少子化,若家人罹患失智症,照料者的壓力非親身經歷難以感受。

而且,目前低薪高物價,一般受薪階級養家活口都感吃力,一名房貸未清,及上有高堂下有稚兒的「三明治」中年級生,雖然是收入不錯的醫師,也都向筆者感嘆日子難過。

筆者在想,如果家中有長者不幸罹患失智症,這名醫師恐怕不只日子難過而已,遑論一般上班族。

失智老者必須有人陪伴,在全然陌生的現在走下去,少子化將使支持系統變薄弱,政府社福系統不能輕忽,必須及早因應,勿使照料者反成被照料者,甚至使家庭崩解,造成嚴重社會問題。

曹淑芬(台北市/教師)

全文引用自: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256322

yesterday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財團法人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繼《被遺忘的時光》後,再推出以「失智」為主題電影昨日的記憶,擺脫過去幾部相關影片的悲情,帶著一點點樂觀跟鼓勵卻也讓我滴了一點點眼淚。四段故事,四個遺失的記憶,本來我以為我會一開頭就開始哭,還好從第二段才開始鼻酸。第二段「阿霞的掛鐘」,是一個悲傷的故事,阿霞搬出了老社區,社區變了,記憶也沒有了,只剩下守著老社區、守著回憶的老莊。

20110911-0091-阿霞的掛鐘-劇照  

今天跟同事和同事的朋友一起去看了昨日的記憶。老人跟小孩,一直是我的罩門,老人,承載了一輩子的回憶,永遠緬懷著童年的熱情,小孩,什麼都還沒有,懵懂的期待著未來的某一天。他們交錯,其實也併行,走過同樣一段路,也在同樣的交會處回頭。

前幾年的日片明日的記憶,光是閱讀小說就流了我不少的眼淚,這次財團法人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繼《被遺忘的時光》後,再推出以「失智」為主題電影昨日的記憶,擺脫過去幾部相關影片的悲情,帶著一點點樂觀跟鼓勵卻也讓我滴了一點點眼淚。四段故事,四個遺失的記憶,本來我以為我會一開頭就開始哭,還好從第二段才開始鼻酸。第二段「阿霞的掛鐘」,是一個悲傷的故事,阿霞搬出了老社區,社區變了,記憶也沒有了,只剩下守著老社區、守著回憶的老莊。

「你要回到過去為什麼偏偏是30年,那現在怎麼辦?那我怎麼辦?」

有時候悲哀的不是遺失記憶的人,而是那個保有記憶,卻就這樣成為了獨自被留在現實裡的那個人。

故事裡面阿霞拿著不知道是開啟什麼的鑰匙,跟老莊一起回到拆了半的房子裡。一個,原來是阿霞最愛聽的掛鐘聲,一個是阿霞蒐藏著過去的百寶箱。當他要打開過去的時候,牆塌了,過去的回憶,片片飛落了,飛了,就像阿霞好不容易找到了找到了和老莊一起度過回憶的鑰匙,卻已經丟失了過去。很傷心。


在看電影的時候,我一直在想,如果一定會遺失一塊記憶,在我腦海中留下的會是什麼?我想要忘記哪一段?我想要忘記誰?就算要傷心要難過,我會不會記得什麼?

「我什麼都不怕,我只怕忘了她...」

會不會有一個人,是我最怕忘記的他,就像第三段「我愛恰恰」的爺爺,彷彿記得什麼,又遺忘了什麼。很熟悉又陌生,在最愛的人面前說「我好想她,我真的好想她...」感謝的是,內心深處,你沒有真的忘記她。

最後一段故事,我相信會帶給很多患者家屬一點點支持。鼓勵大家把患者送到專門照顧機構。就像小潔說的:我們還是可以常常去看婆婆。李烈和郭采潔的演技我很喜歡,尤其是郭采潔,去年演的偶像劇我都覺得怪怪,最近看了「愛」還有「昨日的記憶」突然覺得她演戲雖然有特色卻也很自然討喜。

至於我沒有落淚的第一段,目前一直嘗不到箇中滋味,只記得張震非常帥(以前我從沒覺得是帥哥)對於日記非常的有感覺。曾經我也為了留下什麼,寫了短記,沒有照片沒有特別的回憶,只好用文字短短的記錄一個特別的關係,不想要一場空空。卻丟了,哈哈。其實不應該丟這種東西,這樣老了,萬一不記得了,才可以回頭想想看看,不會忘記。

全文引自:http://www.wretch.cc/blog/rainmiffy/15642811

yesterday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當看電影就是一段旅程、一種療癒,四部短片敘述的是你我都有可能發生的事。都是你我的家人可能會遇到的處境當昨日的記憶都在今日重現面前的你環境卻不再熟悉。 當只能想起被遺忘的時光、老朋友、老地方。

你有看過《被遺忘的時光》嗎?你有看過《昨日的記憶》嗎? 我好像錯過了那段被遺忘的時光,卻拾起了昨日的記憶。

為什麼想要看這部電影?捷運站看到了預告片吸引了我,然後期待著進戲院去看電影。這是關於失智症這個不只是現代人會有的文明病,如此小眾的題材,沒有什麼史詩般的愛情、聲光效果的奇幻片,只有淡淡地溫馨 圍繞著整部《昨日的記憶》。而且電影門票也捐給相關公益團體,幫助更需要的人,我覺得很有意義。

20110912-0057-阿霞的掛鐘-劇照  

我很喜歡其中《阿霞的掛鐘》譚艾珍與顧寶明的演技,還有《我愛恰恰》中不離不捨的夫妻情感。其實我無法想像,如果我的家人也有了失智症的話,我該怎麼辦。我那時候的能力,能夠親自照顧家人到什麼時侯。這部電影也探討了這一部分。

是該無怨無悔地照顧付出?還是要交給專業機構照顧?

我當看電影就是一段旅程、一種療癒,四部短片敘述的是你我都有可能發生的事。都是你我的家人可能會遇到的處境,當昨日的記憶都在今日重現,面前的你 環境卻不在再熟悉,當只能想起被遺忘的時光、老朋友、老地方。

如果是我_ 也請不用客氣

全文出自:http://ppt.cc/QdZS

yesterday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光是預告影片中那幾句簡單的對白,就完完全全的擊中我的心,因為我能感受到那幾句對白的背後隱藏了多少折磨與掙扎,累積了多少辛酸與痛苦。《昨日的記憶》這部由四個小故事組成的電影,或許無法提供我們解決失智老人問題的正確解答,但我想它可以帶給我們更多的力量,去面對失智老人的問題。

20110911-0084-阿霞的掛鐘-劇照

如果人可以選擇自己記憶,我們會選擇留下什麼?丟掉什麼?而被留下的記憶與當時事件發生時的原貌,又是否能夠吻合?被丟棄的記憶,真的能被我們刪除得一乾二淨嗎?即便被刪除的電腦檔案,都可以透過特殊程式,再把它從硬碟裡挖出來,而我們刻意遺忘的記憶,什麼時候又會再度浮現?「記得」或是「遺忘」看似背道而馳,但一般來說,是先要「記得」才有「遺忘」,也就是說很多被遺忘之人事物的記憶,是暫時的,而非完全消失無蹤,只是我們不願想起,或是被喚起而已。正常人可以選擇記憶,但對大腦猶如壞軌硬碟的失智病人來說,他們連選擇的權利都沒有。  

大約半年前,兩個曾經在我爸爸公司工作過的姊姊,去了一趟台中,到安養院探望我的三叔公,回來後她們跟我說,三叔公的身體狀況跟往年差很多,而且好像不記得她們了。姊姊說,以往每次去探望他時,三叔公還能跟她們談笑風生,回憶過去的點點滴滴;而這次,三叔公卻只是靜靜的躺在床榻上,一句話也不說,甚至連點頭、搖頭的動作都很少了。偶爾,三叔公可能聽清楚了她們的名字,記憶似乎被召喚回來了,卻也只見他滿臉老淚縱橫默默不語,只是不消一會兒工夫,三叔公則又恢復平靜,呆呆的躺著。記憶的召喚重複幾次後,兩個姊姊也只能選擇放棄,因為這對彼此是折磨。

我愛恰恰 12 

三叔公的情況讓我想到已過世的爺爺。爺爺原本就內向不擅言語,在奶奶去世後,就變得更為封閉,他不愛說話,跟人的互動自然也少,以前他總是用微笑回答人家的問題,到後來就連微笑也少了;大家都以為爺爺如此是因其個性使然,但有一天,菲傭Sally突然跟我們說,爺爺私底下會對她毛手毛腳,有時甚至會跟她說「我愛妳」。起初,我們都認為Sally在亂講話,爺爺他那木訥的個性,怎麼可能會有此舉動?!這件事大家不以為意,以冷處理的方式面對。但Sally連續幾次抱怨後,我們也只好跟Sally說,照顧爺爺的生活起居難免會有肢體的觸撞,至於爺爺會說「我愛妳」,就推給爺爺年紀大了,有些「老番癲」。我們用鴕鳥心態面對爺爺的失智狀況,殊不知這情況其實是阿茲海默症的病徵......。而在爺爺即將走到人生盡頭前,他幾乎已經快要記不得誰是誰了。

外婆年近九十,跟我們住在一起有五、六年之久。她的身體還算硬朗,腦筋多少有些退化,常常會重複問同樣的問題,偶而會忘記自己是否已經吃過飯,或是服過藥,比較特別的是,她的脾氣不似年輕時那樣溫婉,現在反而易怒,愛耍性子,老實說她有些行為跟小孩子沒什麼兩樣。我想外婆應該只是一般的失智症(其實還是得留待專業醫師判定),而我覺得比較嚴重的卻是她重聽的問題。

IMG_6724  

我怕外婆的失智症像我爺爺一樣快速惡化,所以只要有時間,總會陪她聊上幾句,但真的也只能幾句,因為到最後,往往是外婆自己說著:「聽不到你在說什麼,人老了不中用」,然後就自己先放棄,或是我已經喊到聲嘶力竭、頭昏腦脹,只好找個理由離開她的視線。外婆不願意帶助聽器,就好比當初她不願意拿柺杖一樣,老人家懷抱過去的記憶,總有一些我們無法理解的固執與堅持;她現在是非得要拿拐杖不可了,否則無法獨自行走,而對帶助聽器這件事,她到目前為止還是不願意。我跟外婆的對話內容雖然很簡單,她不斷地重複問一個相同的問題,而我不斷地覆述同樣的答案,但我有時都在懷疑外婆到底能聽到多少聲音?在自己內心中,對於照顧年長者的責任而言,做與不做之間的掙扎,又何嘗不是另一種良心上的折磨。

以上是我自己面對失智親人的經驗,雖然都還沒有走到很沈重的地步,但也已是一個家庭面對失智老人問題的雛形。二月底,我在電影院看著電影『昨日的記憶』的預告時,光是影片中那幾句簡單的對白,就完完全全的擊中我的心,因為我能感受到那幾句對白的背後隱藏了多少折磨與掙扎,累積了多少辛酸與痛苦。老人問題在現今的社會中,正失速地向前邁進。一個人要拿出多少勇氣,一個家庭要凝聚多少力量,才能看顧好一個老人?而如果這個老人是一個有失智現象的老人呢?然而,我們如果必須面對這股力道沈重到足以擊垮一個人,甚至一整個家庭的「愛」,而我們又該怎麼辦?《昨日的記憶》這部由四個小故事組成的電影,或許無法提供我們解決失智老人問題的正確解答,但我想它可以帶給我們更多的力量,去面對失智老人的問題。

全文轉自:http://ppt.cc/z463

yesterday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日的記憶》非常誠實而且坦白的,輕輕的揭起尚未結痂的疤痕,拍拍我們的頭,說著深呼吸不會太痛的。生命中的失去與逝去的確無常,《昨日的記憶》即試圖以最平淡且不加偽裝的談論那些痛苦與矛盾,平凡、日常,但深刻。

迷路02.jpg

文章標籤

yesterday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明天,你不再記得你最愛的人,或是你最愛的人不再記得你,我們怎麼能夠承受這種打擊,但這卻是失智症患者和家屬心中的最痛。昨日的記憶用四段小故事訴說患者和家屬的故事,篇幅雖短,卻每個故事都擊中心底最柔軟那個部份,讓人感動不已。

(下面有提到電影情節,未看過此片者請注意) 

通電03.JPG  

文章標籤

yesterday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301壹週刊    

撰文:老嘉華


以失智為主題的《昨日的記憶》,是由4部短片集合而成,包括了姜秀瓊執導的《迷路》、陳芯宜執導的《阿霞的掛鐘》、何蔚庭的《我愛恰恰》,以及沈可尚的《通電》。

《迷路》當中,飾演震生的張震在街頭尋找失智的爺爺,卻遇到隋棠飾演的前女友;走失的親人,迷途的人生,導演把迷惘的氣氛刻劃得很細膩,尤其一個「樹欲靜,而風不止」的空鏡,具有意在言外的震撼。《阿霞的掛鐘》除了有譚艾珍飾演的失智患者、害怕被遺忘的老友與親人,還有在變化迅速城市裡的一個傾頹社區;當老社區不斷拆除,舊有事物難以保存,城市記憶的消失是否會比失智者更快速?

文章標籤

yesterday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yday00103.jpg
挑剔的情人,誰不在乎愛情的純度?要多濃烈的愛,多純密的愛,才讓你心甘情願去做一位「此情不渝」的戀人?


人生很難遇見不挑剔的情人,記憶更成了情人檢視愛情純度的試金石。

忘了生日/紀念日會被唸;忘了噓寒問暖,更易被視為變心前兆......情人會嘮叨,其實是因為太在意自己的份量及對方的需要:夠份量,怎麼會忘?沒有需要,誰會縈心掛念?情人如果沒有意外的驚喜(那代表用心),至少亦要有合乎預期的表現(那代表盡心),才算合格。

記得,代表刻骨銘心,才會永誌不忘;不記得,代表人微言輕,根本不足掛念。這其實是挑剔情人的跋扈特權,卻也是尋常人生經常得見的愛情風景,人生的記憶往往就被我們拿來做為對人與事的重視指標。何蔚庭替《昨日的記憶》執導的《我愛恰恰》,就從記憶的比重來檢視愛情的濃烈指數。

文章標籤

yesterday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主教老人失智福利基金會找來四位台灣新銳導演,拍出四部風格各異的短片,講述四個不同失智老人與照顧家庭的故事,集結成一部《昨日的記憶》。



姜秀瓊導演的《迷路》敘述張震患有失智症的爺爺失蹤了,他著急地四處找尋爺爺下落,反遇見舊情人(隋棠飾演)和她的兒子,一段塵封多年的記憶,不經意地被挖掘出來。

《迷路》的劇情亮點在於失智爺爺記不得近年生活瑣事,反對年輕往事印象深刻;而張震刻意遺忘愛情的傷痛,卻在舊情人出現後,再次憶起過往;不管是老人或年輕人,都半強迫地深陷在過去,逃不開也避不掉;《迷路》的英文片名《Healing》(癒合),將這兩個名稱湊在一起,其實更貼近影片內容。

文章標籤

yesterday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yc01.jpg
時間的重量如何計算?記憶的質量又如何計算?在傳統格局中看見全新的論述,這款創作者才是才華洋溢的高手。

同樣的角度看人生,誰能看得更深更遠更透徹,誰就能贏得更人的讚歎!藝術家因此超群,傑出的藝術作品亦因此得著了觀眾特別眷寵的地位。

陳芯宜導演是台灣新生代影像工作者中最有視覺企圖,亦是最能從砂礫中萃取精華的創作者,她替《昨日的記憶》打造的《阿霞的掛鐘》就成功運用了文學中的「Simile/明喻」修辭法,將老人失智症,比喻成了「都市更新」,達到發聾振瞶的開悟效果。

文章標籤

yesterday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yday001.JPG
人生的記憶常以碎片的方式斷裂呈現,如果只能揀拾一片生命拼圖,你會揀拾那一片呢?

細緻的心靈,總是先讓人安靜,繼而有一種溫暖打心田油生。姜秀瓊替《昨日的記憶》打造的《迷路》,就富含了這種悸動的能量。

同樣屬於老人失智症的議題,楊力州執導的《被遺忘的時光》是真人實事的光影捕捉,《昨日的記憶》則是戲劇創作的凝視與提煉,創作者的才情與巧思因而更形重要,《迷路》的兩個美學選擇,就是改變全片視野的重要關鍵。

首先,失智老人走失了。姜秀瓊的安排是老人只聞其聲,未見其身,攝影機直釘著睡夢中的張震拍攝,空氣中迴盪著爺爺打電話卻無法與人溝通的焦燥情緒,張震明明聲聲入耳,卻不想起身,體力的倦怠疲累,委婉訴說著照顧者的心靈狀態。

文章標籤

yesterday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這個影片,我覺得這些失智的長輩他們自己有自己的世界,我們有我們一個世界,兩個世界其實需要一些努力才能搭上線。我自己因為有爸爸也是在這樣一個景況裡面,所以我現在學習不要用我的方法,像片中李烈就想要試著把她的媽媽拉回她的世界,其實她到最後會很喪氣;當我們跟失智的長輩接觸的時候,我們應該嘗試走進他們的世界,跟著他們一起歡笑、一起去回憶過去也好,這樣也會讓自己比較舒服、比較快樂。」

文章標籤

yesterday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張懸 ︱ 歌手


「面對感情,每一個人其實都有非常執著、自我、或者是堅持的判斷,歡迎你來看這部電影,我們就會發現在人生旅途上面,除了放過自己以外,一個真心的理解跟陪伴,可能會是需­要幫助的人跟幫助別人的人,共同的出路。」

文章標籤

yesterday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李幼鸚鵡鵪鶉

阿霞的掛鐘03.jpg  

四個短篇構成的《昨日的記憶》共同的主題是失智(或失憶)老人的現象,四位導演風格各異,卻都提供出色的「對比」。

姜秀瓊導演的〈迷路〉中,男孩震生(張震飾演)的年輕、深情,所以選擇「記住」,「對比」了爺爺年老失智的「失憶」。時間與記憶有時成反比,隨著歲月流逝,情感與記憶都漸淡漸遠;但對有心人來說,卻歷久彌新,倒像是成正比了。趁著年輕有能力「記住」的時候,前任女友(隋棠飾演)既然結婚、生子,就選擇「遺忘」震生。可見,有時候「記憶」是可以選擇的。所以,女孩燒了所有的情書,震生卻保留了情書,也就是選擇保留「記憶」。前女友要「遺忘」的是對震生的戀情,卻沒有揚棄對震生的關心(這是起碼的友誼),又是一個層次的「對比」。

文章標籤

yesterday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