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超小號

在《阿霞的掛鐘》裡面,我們看到譚艾珍飾演的阿霞,拿著一把鑰匙不斷尋找屬於自己的珍貴回憶,然而那個鎖究竟在哪裡?鎖的背後是遺忘的現實,還是另一段回憶的開始?

「如果失智是一種每個人都會遭遇的正常狀態,步入一定年紀,這輩子所收集的記憶也將隨著時間流逝慢慢繳回。那麼大家是否還會像現在一樣急著收集記憶,還是說我們會更珍惜當下的點點滴滴?」

宛如諾貝爾獎文學名著「盲目」(電影《盲流感》)般的顛覆設定,是導演姜秀瓊拍攝《昨日的記憶》─《迷路》前後,對於失智現象的深深體認。每天幫小孩寫日記的她,有天突然醒覺:日記的主角─自己的小孩,其實對母子共同經歷的過程有完全不同的回憶。而《阿霞的掛鐘》導演陳芯宜也勤於日記數十年如一日,她們將娓娓道來從觀賞《被遺忘的時光》到拍攝《昨日的記憶》,對於失智的深刻體認。



從孩子小時候起,姜導就幫他們寫日記,一方面紀錄成長點滴,一方面也珍惜回味母子之間的記憶與情感。直到有一次特別的旅遊經驗:兩人到新竹山上參訪一座孕育稀有植物的玻璃屋,主人也收集百尊以上的流浪佛像,當天晚上更有原住民合唱團的精采演出。母子二人對這趟旅遊都十分難忘,各自寫下了當日回憶。

文章標籤

yesterday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失智老人 只剩下昨日的記憶
中國時報 【江家華/台北報導】

 ▲沈可尚分享拍片心得,以及照顧4位家人同時住院的辛苦時光。(陳振堂攝)
▲沈可尚分享拍片心得,以及照顧4位家人同時住院的辛苦時光。(陳振堂攝)

台灣新銳導演沈可尚、何蔚庭、姜秀瓊、陳芯宜,從不同角度探討失智老人問題的四段劇情短片,集結成電影《昨日的記憶》。三月二日上檔,七家戲院聯映,在周末票房破百萬。這部小成本而題材又不討喜的電影,出乎意料得到不少觀眾共鳴。

沈可尚以自己照顧失智老人的經驗,拍攝出來短片《通電》,描繪失智老人身邊的女性照料者心境,這位照料者見到老人的種種窘境,說出:「如果有一天,我變成這樣,你不要客氣。」這句台詞讓不少人淚流滿面。

yesterday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面對面坐定談話之前,我們站在忠孝東路五段與松山路交叉口,那片都更拆到一半的斷垣殘壁上,《阿霞的掛鐘》以它作為主景進行3天拍攝,構想緣起於整整一年前的一張新聞照片

0302 cue  

全文請見
cue電影生活誌三月號】

文章標籤

yesterday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李幼鸚鵡鵪鶉

阿霞的掛鐘03.jpg  

四個短篇構成的《昨日的記憶》共同的主題是失智(或失憶)老人的現象,四位導演風格各異,卻都提供出色的「對比」。

姜秀瓊導演的〈迷路〉中,男孩震生(張震飾演)的年輕、深情,所以選擇「記住」,「對比」了爺爺年老失智的「失憶」。時間與記憶有時成反比,隨著歲月流逝,情感與記憶都漸淡漸遠;但對有心人來說,卻歷久彌新,倒像是成正比了。趁著年輕有能力「記住」的時候,前任女友(隋棠飾演)既然結婚、生子,就選擇「遺忘」震生。可見,有時候「記憶」是可以選擇的。所以,女孩燒了所有的情書,震生卻保留了情書,也就是選擇保留「記憶」。前女友要「遺忘」的是對震生的戀情,卻沒有揚棄對震生的關心(這是起碼的友誼),又是一個層次的「對比」。

文章標籤

yesterday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媽隋棠2張臉 兒子球球認不得
自由時報/記者鄒念祖/專訪



未婚的隋棠還沒有生小孩,卻接連演媽媽,她在「犀利人妻」有個女兒,又在電影「昨日的記憶」裡有個兒子,湊成一個「好」字。有趣的是,飾演她兒子的球球都叫她「新媽媽」,拍完戲之後再看到她的廣告都不認識她。

隋棠花1小時搞定球球
紀錄片「被遺忘的時光」獲得廣大迴響,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又請來4位新銳導演拍攝劇情片「昨日的記憶」,曾以「乘著光影旅行」獲得台北電影節百萬首獎的姜秀瓊執導第一段「迷路」,由張震飾演與失智爺爺相依為命的男子,隋棠是他前女友,嫁作人婦又生了個兒子,與他在診所巧遇。

文章標籤

yesterday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日的記憶》與那些周圍的人
報導 / 于昌民

如果《被遺忘的時光》是將焦點放在失智老人的生活上,那今日即將上映的《昨日的記憶》則將目光轉向了那些周圍的人,描繪了他們的生活;失智長輩對周遭親友的負擔不僅來自於道德上的枷鎖,同時也關乎情感的困境。在〈不可能的終局〉當中,兩位男性導演侃侃而談自己的創作歷程,在這次特寫當中,我們特別訪問了影片其他三位重要的女性推手,包括製片李亞梅小姐、《迷路》導演姜秀瓊與《阿霞的掛鐘〉導演陳芯宜,讓讀者看到影片如何擴展到極為細緻親密的情感,像是《迷路》當中的重新出發,或是提昇至更高的視野,思考《阿霞的掛鐘》如何將人與城市的記憶縫合。

《昨日的記憶》是既《被遺忘的時光》後,監製李亞梅與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合作的第二個計畫。計畫是從基金會的短片徵選開始,轉而成為四部短片所組成的電視電影,最後又發展成現在這樣的樣貌。監製表示如此短片計畫既是為了公益出發,又沒有普通商業電影的限制,更可以讓拍完首部作品的新銳導演能夠有更多的機會被看到,可說是有著許多優勢。另一方面,從紀錄片的範疇跨至劇情片時,影片同時也具備更多的行銷潛力,能夠讓失智的議題與問題被更多人所認識,瞭解到身旁的長輩可能正在經歷怎樣的過程與需要如何的照顧。

迷路01.jpg  

文章標籤

yesterday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迷路》
紀錄片《乘著光影旅行》是姜秀瓊導演近期最受矚目的作品。

這部訴說國際級攝影師李屏賓師父生活,與工作的紀錄片深受業界人士好評。也讓人更加期待這位當上媽媽後的女導演即將上映的新作。

迷路01.jpg  

這部短片以失智老人的孫子的角度來拍攝,爺爺的出現僅是背影和局部,從頭到尾沒有露臉。如此的特殊手法,令觀眾對爺爺的角色感到神祕和模糊,更體驗了失智者家人,無法與失智者交流、溝通的複雜心境。

文章標籤

yesterday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明日霸王卸甲
文 / 張惠菁


記憶是專制的。就像時間。

有過許多可能的開口,可能的發展,「要是當時…」、「早知道就…」。但最終,只有一種「可能」,脫離其他無數推搡擁擠的「可能」,一個箭步,跨到粉筆線之外。像導演的口袋名單,只有一個演員贏得選角,得到時間的演出權。

而記憶,又在那之後。

「你說事情是這般,為何我記得的不一樣」,或,「就算你說的沒錯,但對我的意義就是那樣」。時間的專制,分散到每個人身上:記憶,是各自表述的。

即使,外界客觀中立的記載試圖告訴我們,教育我們,統一口徑,讓大眾能擁有一共同接受的版本:1949年的家族遷移,2012年總統大選發生了什麼…,但我們保有的始終是私人的版本。

是私人的,但還是專制的。「我是這樣記得的」,在當下的斷面,一個人心裡也只容納一個記憶的版本。有時沉默、頑固地抵抗著周圍的說法,暗中角著力。或者不為較勁,不求勝負,只是保持著一個不被侵擾、無出入口的房間。「不管你們怎麼說,對我事情就是這樣」。

密室裡的記憶。有時連自己都忘了路徑,遺失了鑰匙。

「明日的記憶」,這些老人與家屬的故事,也可以說是雙方記憶的合奏曲。
其中有一方是病,只因我們相信有所謂「正確的記憶」。

迷路02.jpg  

文章標籤

yesterday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久等了!《昨日的記憶》全台上映戲院出爐了!

詳細場次以戲院公布為主,提醒大家要記得3/2進戲院觀看喔!

 

文章標籤

yesterday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如果只能選擇一段記憶保留的話,我想要記得那些愛我的人,因為雖然我可能自己沒有記憶了,但是我知道這些人是愛我的,我一定可以找到方式也去對他們付出對等的、甚至更多­的愛。」

文章標籤

yesterday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